var
来源:36氪作者:小韩发布时间:2015-12-14点击:1077
陌陌最大的问题,是从追求人与人之间“连接的数量”到“连接的效率质量”的艰难转身。
陌陌在 2015年做了一件非常大胆,伤筋动骨的事情:
把“附近的人”从首屏“折叠”到了“发现”频道下面,也就是和微信查看“附近的人”一样,需要两次点击才能到达的地方。
注意,这附近的人列表,是陌陌在桌面互联网全国封杀聊天室之后,享受手机网聊红利的立身之本。
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在同一版本里,陌陌把“附近的留言板”放到了首页,并且强制要求所有用户填写家乡行业学校居住小区等等基本信息,并且按这些基本属性来推荐展示“附近的留言”,于是我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打着“互联网行业”标签的自拍信息流,像是这样的
然而这样的内容推荐结果,和它将此推荐给用户的原因(互联网行业)之间有什么关系?就算对方是“同行”“老乡”,每天在工作的地方个个都是“同行”,在自己家乡马路上大多本就是“老乡”,这对社交共鸣的影响有多大?
黄继新也谈过这个问题。任何以外部特征作为归类来划分的群体(及社交关系),本质上都是虚假的、是不可持续的。所以这个大胆尝试很快就英勇就义了。。。
随后的版本中,陌陌先是将“附近的人”挪回到需要一次点击能到达的地方,再往后的版本,就又把它放回首屏了。。。
从这样的快速大变化中,首先可以推导出陌陌想干的是什么,从而进一步得出陌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的结论。
陌陌想干什么?
同城聊天室曾经是桌面互联网上的启蒙类社交产品,从 90年代就开始火爆,各大门户网站包括 qq 都提供这类服务,但是最后全部销声匿迹,这不是因为用户对聊天室失去兴趣了,而恰恰是因为兴趣超载,过于火热导致一些非法活动的失控,聊天室类产品遭到“有关部门”的全线封杀--人们对和陌生人聊天的新鲜感兴趣,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桌面互联网充分验证的。
然而封杀归封杀,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用户规模,以及对应产生的对跟陌生人聊天的新鲜感和兴趣,与封杀之间产生的压强越来越大,直到移动互联网出现,ICP 备案体系笼罩的 Web 监管在移动时代失效了,于是“打开 app 就马上可以随意找同城的人聊天”的表现形式遇上了积压已久之后井喷的新鲜感兴趣,就如同干柴烈火,这也就是陌陌在 2011年上线后享受的井喷红利。当然,当时有一大批同类竞品同期出现,陌陌也是因为综合素质过硬最后才赢得竞争胜利。
随着公司上市,用户过亿,陌陌开始发现用户之间的“有效招呼数 / 总招呼数”比值越来越低,简单地说就是打出去的招呼别人不理,别人打来的招呼也找不到回应的理由,原因就是大量用户对于仅仅“和陌生人聊天”(大量的连接)这件事情已经失去了新鲜感,进而期望更高质量的“和有共鸣的人聊天”(有效的连接),于是陌陌开始放出各种招数帮助用户去找到、辨别有共鸣的人,比如陌陌吧,用户信用等级,都是陌陌帮助用户去找和辨别与自己层次属性,兴趣爱好,信用价值上可共鸣的人,以完成更高效率的人与人的连接。
所以,才会出现回答开头描述的陌陌在 2015年做的巨大改变尝试,因为陌陌寄希望于用“ugc 内容”作为媒介帮助用户精准连接可共鸣的人,然而因为留言板 ugc 的内容质量实在太低,事实结果证明其无法承担起此重任,以打回冷宫收场。
面临此问题的远不止陌陌,就连微信也在“连接的质量”这件事上作探索。微信中好友数量越加越多,好友质量却越来越低,越来越多的好友甚至已经根本不记得对方是谁,因为什么事而加上的,导致在微信内收到的信息流(比如朋友圈)质量也越来越低,和上述陌陌,甚至包括 qq 发展到晚期面临一样的人与人“连接的质量”的问题。于是微信在 6.3中引入了加强版的用户画像功能:
然而,这只是一个本地备注并不会对别人展示,哪怕是陌陌利用用户的展示欲来刺激 ugc,在缺乏高质量 ugc 氛围的正反馈环境引导的情况下,要做高质量的用户画像,就像是百度知道想要提升 ugc 质量超过知乎一样困难。。。
“连接的数量”已经饱和,如何能做到“连接的质量”,这是下一代社交网络的核心问题。
版权声明:本文系技术人员研究整理的智慧结晶,转载勿用于商业用途,并保留本文链接,侵权必究!